明清书法,因推行“馆阁体”,时常给人浅薄、庸俗之感,临学者偏少,远不及魏晋、唐宋风靡,更有甚者,批判“清书”破坏古法,俗不可言,上述言论,确有一定道理,但也有偏激之处。
图片
“馆阁体”的确平整,点画匀和,字体端庄,活力和动感较弱,可这不代表,全部研究“馆阁体”的学者,水平浅薄,况且它是“官方书体”,科考学子均要练习,启功也曾言,把“馆阁体”练好,也是一种本事。
图片
而且清代诸多高手,在“馆阁体”基础之上,深入钻研古法,无半分弊病,比如雍正钦点的“探花郎”张若霭,艺压群芳,字字醇厚,值得世人尊崇。
张若霭,字晴岚,安徽桐城人,出身名门望族,祖父张英曾任文华殿大学士,父亲张廷玉,则3朝为官,乃是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臣。
图片
优越的家境条件,浓厚的文艺熏陶,使其根基扎实,修养深厚,自幼博览群书,鉴赏书法,眼界开阔,哪怕为了科考,去学“馆阁体”,也毫不沉溺其中,依然坚守古法,推崇虚和、清雅的晋唐气息。
图片
同时20岁殿试,赢得雍正赏识,钦点为“探花郎”,其父担心寒门学子,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,特请雍正,将其名词下降,虽然排名被调,可雍正依旧欣赏他的才华,封为“贴身秘书”。
图片
因其书法精妙,雍正也时常命其代笔,或者抄写经典,清宫里面秘藏着一幅,张若霭抄写的巨幅经书,雍正、乾隆等人看后,痴迷不已,睡觉也置于枕边,随时欣赏,堪为“国之瑰宝”
图片
此帖就是《临文征明药师经》,奉帝王之命而作,耗尽毕生心血,原是文征明抄写的经书,张若霭加以临摹,全卷千余字,单字不足1厘米,起笔多露锋轻入,行笔转为中锋,线条圆劲而遒实,字体疏朗似珠串,气息颇为清雅。
图片
这幅《临文征明药师经》乃是罕见墨迹,笔画清晰,墨色润丽,极具生动、灵活之美,可时常临摹,学习楷书笔法,夯实基础,炼化控笔,兼得中华的古雅、醇和之气,利于日后临摹古帖。
而今,我们对张若霭《临文征明药师经》,进行1:1超高清复刻,采用博物馆级别,12色微喷复刻工艺,与原作毫无二致,此品乃是手工经折装,装裱精细,采用翻折设计,便于临摹和查找。
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,帮助初学者识读,此帖极为高清,市面罕见,独此一家,见此品如见原作,除了此品,张若霭还有一幅《临王谷详金刚经》,亦是精妙非凡,可搭配,共同临摹,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。
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,侵权抄袭者必究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